close

  提到古碉、藏寨、美人谷,人們立即會想起甘孜州最美的旅游勝地——丹巴縣,這裡也是畢世祥深深熱愛的故鄉,從一個深藏大山的古樸小縣,到聞名全球的嘉絨文化旅游地,曾擔任甘孜州旅游局局長的畢世祥正是幕後的“規劃師”。不僅於丹巴,著名景區海螺溝、稻城、亞丁的興起與繁榮都離不開畢世祥的智慧與付出,他苦學英語,以國際化的視野不遺餘力地將甘孜的美麗向世界推廣。
  “他善用時代的要求來審視自身,用發展的眼光來謀劃未來,用創新的思維來推動工作,他總能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工作奇跡。”在甘孜州委書記胡昌升的心裡,畢世祥是非常實在的好戰友、好同事,工作中他從未說過苦、沒有訴過難,其實他也有難、有苦,他只是放在心裡,努力去剋服。“他對家人的歉疚與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盡職,在雪山草地間,激蕩出了一名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,他讓我們更加明白了一個平凡人非凡的人生價值。”
  從零起步
  全力推動甘孜旅游事業
  甲居藏寨是丹巴旅游的一張亮麗名片,上山的6公里盤山路正在進行維修,將由以前的5米寬擴建到7米,計劃今年底完工,走進寨門的一號觀景台,就能看到如童話世界般美麗的古藏寨,再往山頂走還有一個三號觀景台,從上往下眺望,又是另一番美景。
  “我們要用‘雕花’的方式來精心打造甲居藏寨,一定要細之又細、慎之又慎。”丹巴縣旅游局副局長向正軍,將畢世祥生前對甲居藏寨的打造要求牢記在心。在分管文化旅游工作期間,畢世祥多次前往丹巴縣調研指導旅游工作,他提出,做旅游就是做民生,搞景區建設就是搞新農村建設。
  如今,按照畢世祥生前的要求,縣旅游局正進一步完善甲居藏寨的旅游公路、登山步道等硬件設施,同時組織當地群眾開展培訓,進一步提升民居接待的水平和質量,此外,丹巴縣還與四川旅游發展集團開展合作,將聯手深度打造甲居藏寨,努力創建國家4A級景區。
  在甘孜州人的心裡,畢世祥就是甘孜旅游的規劃師。海螺溝景區黨委副書記窪西彭錯依然記得,在1997年畢世祥擔任州旅游局局長之前,甘孜州的旅游工作還是一片空白,被稱為“最後的香格裡拉”的稻城、亞丁和“瑰麗非凡的現代冰川”海螺溝等豐富的旅游資源還不被人識,畢世祥上任後,就立志要將這些美景推廣到全世界。
  1998年,四川省開始編製全省旅游規劃,得到這一消息後,畢世祥連忙趕到成都,找到負責編製規劃的四川省旅游規劃設計院的專家,力薦將“最後的香格裡拉”稻城、亞丁納入全省規劃景區。但這時,專家組已經完成了前期的實地調研工作,加之當時路途遙遠艱險,專家組便委托畢世祥前往稻城、亞丁進行實地調研,要求他儘快拿出報告。
  看到希望後,畢世祥又趕回甘孜,驅車前往稻城、亞丁。好事多磨,在去亞丁的路上,遭遇山路塌方,汽車無法前行,心急的畢世祥不顧危險,和工作人員步行翻越塌方地段,進入亞丁縣城,又在當地借了一輛破舊的吉普車,一路顛簸終於到達核心景區。
  考察完景區後,畢世祥做了一份周詳的報告遞交給了專家組,他對景區前景的分析、創意策劃深深打動了專家們,終於,稻城、亞丁納入了全省旅游規劃。
  此後,畢世祥又借在美國一所大學培訓的機會,在大學圖書館找到了英文原版的有關香格裡拉的資料,精通英文的他將資料翻譯為中文,帶回甘孜認真研究,形成了一套稻城、亞丁歷史文化的推廣方案。漸漸地,稻城、亞丁走進了旅游者的視線,如今每年的游客量達到四五十萬人次,當地群眾依靠發展旅游富裕了起來。
  畢世祥無愧甘孜旅游規劃師的稱號,他在全省率先完成地市級和縣級旅游發展總體規劃,實現甘孜州國內旅游人次幾何級數增長,國際游客排名全省第二。
  敬業創新
  為甘孜發展奉獻力量
  “他是一個積極追求進步的人,對學習、對工作總是要求做到完美。”州委宣傳部調研員伍動勤和畢世祥是同學、同事,交往了30多年,在伍動勤的印象中,畢世祥勤學、敬業,在學校、在單位總是成績最好的第一名。
  在西南民族大學讀書時,會說漢語、藏語的畢世祥還格外喜歡學習英語,英語成績在全校都是數一數二的。當年,為了練習英語口語,伍動勤還經常陪著畢世祥去成都的錦江賓館,找那裡的老外交談,練習口語。工作後,每次出國出差,需要發言演講時,畢世祥不需要翻譯,他用一口流利、純正的英語向外國朋友作介紹、作演講,這可讓國外友人大大吃驚,也對這位來自中國高原藏區的幹部肅然起敬,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。
  敬業、創新,是畢世祥留給同事們最為深刻的印象。任甘孜州政府副州長期間,畢世祥積極研究解決制約甘孜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,走出了藏區“三農”工作的新路,初步構建了北部生態、南部特色和東部效益的全州農業新格局,全州農業連續6年增收。畢世祥還積極推進鄉城瑪依河水利綜合工程,得榮白松茨巫、石渠洛須和甘孜打火溝水利工程,為康定力曲河、瀘定順河堰、爐霍鮮水河易日灌區等水利工程實施奠定了基礎。
  任甘孜州委常委、宣傳部長期間,畢世祥全力展示甘孜對外形象,他主推“康巴作家群”,使其成為藏區文學藝術界的響亮品牌。極具國際化視野的他還致力於對外文化交流,爭取到並組織州歌舞團赴斯洛文尼亞共和國、保加利亞共和國進行演出,擴大了民族文化的對外影響力。
  正直無私
  留給家人的只有精神財富
  年均深入農牧區基層5個月以上,年均行程8萬公里……畢世祥把有限的時間全部獻給了黨的事業和人民群眾、獻給他熱愛的甘孜大地,雪山上、草地里、農戶家,處處都有他的足跡,而他留給親人的陪伴實在太少太少。
  畢世祥的妻子許惠明也是甘孜州政府一名普通幹部,同樣愛崗敬業的夫妻倆聚少離多,兩人乘坐的工作車常常在路上對面而遇,錯車時,夫妻倆只是輕輕揮揮手,相視一笑。兒子畢達說,父母工作太忙了,自己是吃“百家飯”長大的,小時候寄養在姥爺家,初中後就在成都寄宿學校上學了。
  在康定縣城,從康定賓館旁的一條小巷進去,畢世祥的家就在巷子的盡頭,一棟極其普通、陳舊的居民樓——光明小區,這是夫妻倆用盡多年的工資積蓄購買的集資房,已經住了10年。
  3月底的康定氣溫還很低,採訪當天,康定下起了小雪。屋內,為了驅寒,許惠明插上了電爐,紅彤彤的光映在幾盆鮮紅的仙客來上,溫馨的家庭氛圍令人舒服。“他怕冷,他不喜歡家裡冷冰冰的。”在許惠明的手機里,畢世祥在殉職前一天,發給她的最後一個短信是,“冰冷,很不習慣”。這天下午,畢世祥從鄉上回家,不巧的是,許惠明在成都出差,那天康定下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,冷得刺骨。
  在許惠明心裡,丈夫是一個正直廉潔、愛憎分明,卻充滿愛心的人。許惠明說,其實丈夫對親人有著深厚的感情,凡是有親戚來康定玩或者辦事,他都是熱情接待,把自己的房間騰出來讓親戚住,自己在客廳打地鋪。但誰要提出請他利用手中權力辦點事,他絕對是一口拒絕,決不謀任何私利。
  在甘孜福利院,畢世祥認養了一個女兒,出事前還叮囑妻子給女兒買一套最好的衣服,春節一起去看她。對自己的親生兒子,畢世祥卻是鐵面無私、管教嚴格。
  兒子畢達大學畢業時,一直在等待公務員考試的機會,卻遲遲沒有等到消息,看著身邊的同學陸續都找到了理想的單位,畢達也急了,他找到父親,想請他想點辦法,找個工作單位。沒想到,畢世祥卻沒有答應,只說了一句“自己的路要自己走,自己的工作自己找。”
  看到沒有了後路,畢達決定“靠自己”,他全力以赴準備考試,在當年全省公務員招考中,畢達考出了筆試、面試兩個第一,如願成為一名森林警察。
  看到兒子靠自己有了好的前途,畢世祥花520元錢為兒子買了一件打折的羽絨服,作為獎勵。說是送給兒子的禮物,這件羽絨服卻是父子“打夥”在穿,節儉的畢世祥衣服也不多,一套洗得發白的牛仔服穿了好幾年,有一次去北京出差,為了看起來體面一點,他還找兒子把那件羽絨服借來穿到了北京。
  “實際、誠信、堅持”畢達說,父親走了,卻將這六個字作為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留給了他,代代相傳。
  本報記者 張渝
  採訪手記>>>
  這是一次寶貴的走基層採訪經歷,沿著畢世祥生前的足跡,行程3000多公里,我們中不少記者還是第一次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,第一次感受草原的遼闊,第一次走進高原深處的村寨,第一次和邊遠鄉村的幹部面對面交流。
  這更是一次難得的精神洗禮,在顛簸不平的小路上,在巍峨險峻的雪山之巔,在塌方滾石的山路間,在疲乏遙遠的路途中,我們切身體會著藏區幹部艱苦的工作環境,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們肩上的職責重大而光榮。
  在甘孜高原,還有許許多多像畢世祥這樣扎根在藏區、奉獻在一線的普通黨員幹部,他們懷著堅定的信念,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,他們默默無聞,他們甘於奉獻,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,積極踐行黨的群眾路線,真心實意為群眾服務。
  3月25日,就在我們在丹巴縣甲居藏寨採訪旅游發展工作的當天,不幸的消息傳來:丹巴縣長劉賓因心臟病突發倒下了,年僅42歲,又一位藏區幹部離我們而去,大地含悲、山河哭泣!我們瞭解到,在藏區高原,在邊遠山區,因為海拔氣候等原因,不少幹部都患有風濕、心臟病、高血壓等疾病,而他們不叫苦、不喊累,只因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,只因為心中裝的全是群眾。
  當前,全國各地正掀起學習焦裕祿精神的熱潮,在四川大地,就在我們身邊,不斷涌現著焦裕祿式的好幹部,讓我們記住這些名字吧:畢世祥、蘭輝、菊美多吉、李林森……  (原標題:書寫在雪域高原的民生情懷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g22fgrp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